CETN E视界:(桑百川)如何看待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
今年可以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局之年,这个港口到底怎么来建,相应的政策是什么?又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福利呢?6月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方案。现在海南自贸区变成了自贸港,我们想采访一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桑百川院长,了解一下这样的变化对于海南本身来说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呢?
桑百川:从自贸试验区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分步骤、分阶段探索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国已经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自贸试验区要探索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推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而自由贸易港是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先行的实践,中国在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港,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实现商品人员要素等等的自由流动,可以说海南会是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E视界主持人:刚刚其实我们片子中也谈到了2035年之前的七项重要任务当中有五项都提到了“自由便利”,那么关于“自由便利”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理解呢?是少管吗?是放管幅吗?还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桑百川:我觉得自由贸易港在推进经济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要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推进,比如商品的自由贸易,除了限制和禁止的零关税的商品之外,其他的商品全部都实行零关税的政策,也就是说岛内的居民都享用零关税的进口商品,离岛居民也可以享受十万元额度的零关税进口商品,也就是说它将会覆盖到全岛居民和旅游者,只不过是有所区别的对待。“境内关外”的这种管理模式意味着商品贸易的高度自由化,它会使岛内的消费者获得最大的优惠;再比如说人员的流动、资本的流动、贸易结算、信息的流动等等都会有更高的自由化的程度,当然我们在管理上也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的自由化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评论员张彬:我们知道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对于老百姓来讲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是进入到新时代之后,自贸港对于改革开放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呢?
桑百川: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传统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也发生着变化,我们必须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来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以及在新冠疫情下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也在有所上升,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对外开放的大旗,继续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主动去打造更高标准的高质量的自由贸易港,来实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并且我们也正在创造一个国际化、法制化、自由化的营商环境,南海将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热潮。
附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