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桑百川院长出席北京经济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6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的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与路径”为主题,吸引了数十位北京内外的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北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主持,论坛伊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发表致辞。王轶指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他呼吁结合国内外经验,拓宽思路,通过打造新场景、塑造新品牌等措施,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刘伟发表主旨演讲。刘伟指出,处理好需求和供给的协同关系是关键,扩大内需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供给能创造需求,而需求则通过市场竞争来牵引。他进一步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殊地位使得供给管理政策效果更侧重于本地,而需求管理则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当前,提升供给质量和创造高品质需求对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发布了《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与路径》主报告,报告在政策梳理的基础上,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和到达便利度五个维度对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的建设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北京市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日益提升的同时,经济基础条件充足、文化底蕴深厚、消费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发达等优势逐渐凸显,为推动消费升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与发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北京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开放水平、宜居水平、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助力实现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王孝松以新场景、新品牌、新结构、新优势、新市场、新环境为主线,提出了对北京市培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对策建议:一是打造多元化地标商圈,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二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引领消费新潮流;三是优化商品消费新结构,鼓励数字消费发展;四是坚持文化引领,塑造服务消费新优势;五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流通联动新市场;六是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完善消费升级新环境。


在主旨演讲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跳出传统的消费视角,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出发,提出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应重视提升消费需求。陈彦斌认为,首先,通过政策发力,包括优化宏观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其次,从供给侧发力,针对当前消费需求未满足的部分进行改进,增加高品质和多样化的供给;最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抑制和约束消费体制的因素,为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以“消费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为题,聚焦当前消费趋势的融合与创新。刘秉镰认为,随着网络经济、平台经济、文旅经济和流量经济的融合,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正在激发不同群体的消费活力。同时,高技术产品如先进制造业和信息软件的发展,正推动消费市场供给,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为了实现消费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除了要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市场的国际化,以吸引全球消费者,还需要良好的环境加上长期稳定的政策,以支持消费市场的长期发展。与此同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分享了他对北京国际消费中心方式的思考。桑百川认为,建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要充分考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消费去中心化挑战,重视跨境平台建设。北京作为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国际服务消费的重心是服务出口,要加大服务出口能力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林发勤谈到了扩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北京需要通过优化劳动力人口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以及精准保障措施,来增强消费能力。同时重视进口,特别是消费品进口,以展示大国的经济活力和消费潜力,并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他还指出,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对内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产品和要素市场的自由流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财政学系主任刘冲从“文旅消费新趋势”的小切口,提出要挖掘北京文旅消费的潜力。刘冲认为,北京可以深挖文化资源优势,持续加大优质文旅产品的供给,通过深入挖掘各区的独特资源,鼓励市场主体创新设计,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夜间文旅产品,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就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后续建设分享了观点。他表示,北京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引入创造高收入岗位的产业,特别是全球技术领先的中国本土跨国企业。同时要打造中国本土的孕育发展的全球消费品牌企业,以本土特色吸引外资和国外平台。此外,北京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大国胸怀全面开放,吸引国际人才和移民,尤其是高学历和专业技术人才,还应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打造全球留学和技术专业中心,以人才吸引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构建。

     

北京国贸CBD来源:央广网

《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与路径》报告的发布,体现了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城市发展和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考和方向指引,同时也为各方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深入合作的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们表示,将充分利用此次研讨会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