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百川院长接受《经济日报》采访:中国对外资仍具有强劲吸引力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上半年吸收外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65家,同比增长92.3%,实际使用外资1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从中可以看到,新增的外商投资企业增幅很大,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增幅比较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外贸领域的相关专家。

我院院长桑百川教授在采访中表示,今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合同外资也随之较快增长。这反映了中国外商投资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中国对外资仍然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很多跨国公司看重中国转型升级,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市场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

桑教授解释说,实际使用外资增幅和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增幅不一致,其实就是实际使用外资与合同外资出现差额,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般来讲,签订投资合同以后,还会涉及后续资金到位问题。合同外资增长意味着未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外商投资会陆续增加,实际使用外资也会增长。所以从趋势上看,合同外资一般都是一个先导性的信息,该数据较大幅度增长预示着未来实际使用外资增长也具有较大潜力。一般而言,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签订了投资合同,但外商投资资金并不会同时到位,这就造成了合同外资增长快、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慢这个现象的出现。

此外,今年6月份吸收外资增速比上半年吸收外资增速要低一些,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6月份人民币汇率下降较大。在人民币汇率下降的过程中,外商投资金额的实际到位会相对放缓,这是一种企业避险的行为。如果人民币出现升值情况,实际使用外资的到位率也会随之加快。

桑教授表示,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各地更加重视外商投资时,签署的合同项目就会较多。但也不排除签了合同之后还存在着个别企业不履约的可能。

    附原文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4/content_5306374.htm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