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全球创新合作与全球创新治理”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全球创新合作与全球创新治理”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2月15日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六位专家做主旨发言。

会议开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李计广教授对参会嘉宾进行介绍并表示欢迎和感谢。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白俊红教授介绍了新型**制下核心技术突破的一点思考。通过对新型**制的历史沿革、制度背景和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白教授认为:需要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新型**制顶层制度设计,促进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市场新局面,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流转,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高创新效率:以及在重视市场价格表现、价值链位置与各方利益分配的基础上,促进形成“政、产学、研、金”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合力攻关机制,最终促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辅教授介绍了以高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首先介绍了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具体任务和瓶颈,随后指出我国需要关注工业化中期特有的问题,并表示:“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需要系统努力”,我们已经有能力推动并实施科学驱动的创新,因此要把活跃科学驱动的创新作为创新领域的头等大事。科学驱动的创新有助于我们跳出他人构建的技术轨道。我国产业发展今天遇到的“瓶颈性难题”,是我们诸多产业都缺少“根部技术”,要摆脱“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发展新产业时即需要研制“根部技术”,进而形成由“专利群+体系化标准”构成的“技术轨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王永进教授介绍了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首先介绍了数字结束过国际贸易理论挑战的现实情况,然后列举了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方式,并从贸易流动和贸易结构重点展开分析。围绕“Persistence puzzle”和“Thin-tail puzzle”,王永进教授详细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指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应对策略,并提出,即使没有线下贸易,线下贸易成本仍然会影响国际贸易。最后通过图形向大家展示AI制造可能会导致要素密集度的逆转。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蒋为教授介绍了数字政策、外部性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数字规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重视,数字化对创新绩效具有双刃剑效应,蒋教授探索了数字规制政策影响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将数字要素、数字规制政策和技术创新纳入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以中间品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为突破口,探索数字规制政策能否改善数字市场失灵,为企业创新发挥帮扶之手”还是“掠夺之手”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数字规制政策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水平,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国家等层面均存在差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黄宁副研究员介绍了创新开放合作:政策要点与现实挑战。首先梳理了创新开放合作的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引,对政策要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现实挑战上,黄宁研究员认为,科技开放本身的动力机制存在缺陷,缺乏外部压力和信息反馈;存在地缘科技与科研价值观的摩擦;存在研发实力与治理能力的约束;存在开放合作与科技安全的冲突;环境作为慢变量的演化规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刘霞老师介绍了外国在华专利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整体上看外国在华专利通过后向关联对上游企业呈现出显著的技术扩散效应,而通过前向关联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则以竞争封锁效应为主。外国在华发明申请和外观设计这两类专利通过前向关联对下游企业以竞争封锁效应为主,而通过后向关联对上游企业呈现出一定的技术扩散。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集中度的增强会加速跨行业各产业关联各渠道技术扩散效应和竞争封锁效应的动态转化。专利密集度越高的行业,外国在华专利越容易通过前后向关联渠道对其产生较强的竞争封锁效应,而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则越弱。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启示。



专家们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最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探讨,至此,国际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全球创新合作与全球创新治理”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Baidu
map
Baidu
map